close

工作邀約請e-mail:
jennifer.shih.carson@gmail.com
------------------------------------------------------------------


最近老是有人跟我稱讚 你女兒的皮膚好白喲' ,搞得我哭笑不得

在台灣大家總是認為一白遮三醜,白皮膚是人人稱羨的特色,但聽在我耳裏就像是責備我該多帶小孩出去曬太陽,否則看起來太不健康了

這讓我想起之前幫一位美國設計大師 Roland Young (Carpenters木匠兄妹設計唱片封面獲獎無數的設計師) 來台灣講課時擔任口譯工作。 這個案件是一家本地企業邀請Roland每週到公司跟員工上課一次,這樣的大手筆其實不少見,一方面講者很大牌每次演講收費萬元起跳,另一方面每次的口譯費也不相上下,對一家中小企業而言成本其實不低。

美國講者不解美白文化
反正呢這個口譯工作以一星期一次的頻率竟然持續了好幾個月,因為見面次數多,講者常向我問有關本地文化的問題,以雞婆多嘴聞名的我總是發揮台灣精神很認真地解釋

年約65歲的講者是個熱血阿公,在美國因為上課脫褲子亮屁股(沒錯你眼睛沒花) 表達對學生作品的不屑而鬧上新聞,第一次來到台灣的他當時常被本地許多怪現象氣得半死,其中最讓他困惑,或說生氣的,恐怕就是台灣的美白迷思他多次對我說,如果台灣的美白產品在美國推出,早就會因為上面印的WHITENING字樣有種族歧視意味而吃上官司


亞洲強調美白,但對天生就是白人的人而言,美白是個瘋狂的觀念,這就像黑人還希望皮膚更黑一樣沒道理
而且老實說
,黑人或深膚色人種擦了美白產品難道就真的會變白嗎? (除非你是Michael Jackson)
如果白為美、黑則為醜,黑人或原住民因為天生膚色深,就輸在起跑點上,還一輩子不得翻身?

Roland
說他每次看到美白產品廣告就怒火中燒,恨不得把電視砸了,我看他氣得血壓狂飆的樣子只好在旁叫他快快深呼吸


(讓我想起以前黑人牙膏英文名叫Darkie,商標是戴高帽子的黑人頭,標榜深皮膚vs.白牙齒,
小時後爸媽總是告誡我出國不論如何都不能帶黑人牙膏,以免被人說racist,
後來大概是在80年代中期因為歐美宗教與非裔團體抗議,才把Darkie也換成Darlie,
logo也
換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白人輪廓)


日系產品西方換訴求
去年幫日系保養品牌資X堂亞太區行銷訓練作口譯也遇到了相同的議題,其中所有亞洲國家銷售經理都表示美白產品非常熱賣,只有澳洲市場代表苦著一張臉,那時我心理想,最愛在海灘草坪上曬太陽的澳洲人,只有可能買助曬劑,哪有可能買什麼鬼美白產品,這位可憐的小姐沒有業績掛鴨蛋就不錯了

其實資X堂在梅西百貨、Saks Fifth Ave.等兵家必爭之地都設有據點,但他們賣的美白產品通常大多是亞裔女性購買,畢竟西方人向來標榜個性美,大黑痣如瑪麗蓮夢露是別具風韻,滿臉雀斑如林西羅涵是俏皮可愛,越古銅色的皮膚越性感,世界小姐或環球小姐冠軍九成以上也都是小麥色皮膚拉丁妹

雖然歐美的日系保養品偶而也可看到白人婦女購買但據我觀察他們年齡多屬於超熟女族群,主要想要買產品作重點去老人斑,不是想全面美白,反正大部分西方人也不相信擦美白產品會讓膚色變淡,認為是無稽之談所以日系產品在歐美通常也不會在商品上打上WHITENING等字樣,美白產品反而會以淡班、除皺等特殊機能作為產品訴求。


只記得當初一邊翻譯、一邊透過口譯廂看著這位澳洲女士認真地作筆記,心中真的很同情她,真有一股想叫她快快跳槽到別家公司的衝動。

說了這麼多題外話,I have a confession to make.
有件事情一直不敢跟親朋好友承認,就是我臉上這麼多雀斑的由來

其實之前單身時代我很迷人工曬黑,除了平常會用仿曬霜 (self-tanning lotion) 猛擦,一直到3-4年前還會定期去忠孝敦化站附近的一家tanning salon 曬黑,曾經一度患了失心瘋,妄想把自己曬成跟黑人一樣

不過....這當然是 - - - -

What was I thinking?!  

每次只要幾個星期不曬又會變回原來的膚色,曬到後來只得一臉雀斑
現在升格為人母,回想過去我那可笑的行徑真的覺得很歹勢


其實想想,如果美白產品是對深膚色人的歧視,那仿曬產品不就是對白皮膚的人逆向歧視?

白的想曬黑,黑的又想變白,難道這就是人性?

 

--------------------------------------------------------------------------------

延伸閱讀
版主其他口譯經驗 按這裡

 

 

 

arrow
arrow

    三寶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