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跟我說 "作口譯好像常常可以吃香喝辣?" (ergo致胖的原因?)
若是就這麼承認了...那可是害人不淺ㄚ
要回答這個問題, 就一定要從口譯案件的"類型"來探討
換句話說, 即使口議案件同屬於"會議口譯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的範疇
任務實際內容與吃香喝辣的機會, 仍因活動性質而相差甚遠
為了吃香喝辣而有志學習口譯的同學們..這篇好要好好讀ㄚ
一般而言 "會議口譯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最常見的任務有:
1. 國際會議型 : 年會/研討會/學術發表會, 通常議程為9am-5pm
為期1-2天, 是最常見的口譯類型
口譯員在booth中翻到缺氧之情形屢見不鮮
2. 記者會型: 開幕/上市/發表/簽約等記者會, 平均時間為1小時
因可速戰速決而深受某些譯者喜愛
3. 宴會型: 新春酒會/慈善晚會/文化之夜等會出現餐點的宴會, 通常是6:30pm後開始
這種任務出現機會相對偏低
(出國 &隨行口譯 這兩種吃香喝辣機會很多的肥差,需另闢篇幅討論)
在約略分類後, 讓我們回到剛剛的問題- - -
到底出口譯任務 會不會有吃香喝辣的機會?
* 全天型會議: 吃香喝辣指數= 中偏低
在全天型國際會議, 口譯員最有可能吃到好料的時機不外乎中場的coffee break或午餐
若會議在Hyatt, 遠企等五星級飯店舉辦, 點心或午餐都不會太離譜
若是在某機構自己的恐怖會議廳舉辦...踩地雷的機率會大大提升!
當排隊拿點心時, 有時發現會議的VIP排在我後面, 我會讓他們先用
我曾經搶在貴賓前面大吃大喝, 而遭客戶白眼...
畢竟譯者也屬於會議的"工作人員"吧
* 宴會型: 吃香喝辣指數 = 中偏高
"宴會型"的任務, 最常見的是翻譯"晚宴前"的幾位貴賓致歡迎詞/感謝詞
這種任務吃到高級大餐的機會不算低
因為有時熱心的主辦單位會請口譯員翻譯完後一起用餐
但就我而言, 翻譯結束後除非客戶堅持留我, 我一定立刻溜回家
因為有時一天工作下來已說了太多話, 若要留下來跟客戶socialize其實頂累人的
還有一種任務, 就是要口譯員上桌, 在貴賓用餐席間作翻譯,
這種任務我偏好不要給我食物,
因為若吃到一半長官突然說話, 我滿嘴東西還要急著翻譯...真尷尬
* 記者會型: 吃香喝辣指數 = 中
"小而美" 的記者會是我的最愛
所有記者會都一定會準備點心 (大家深知媒體記者不可怠慢的道理!)
但記者和攝影大哥通常為追訪名人/ 捕捉畫面/ 趕場而不會認真地吃
甚至記者會主角離開會場時, 會跟著追出去, 根本一去不回
所以記者會結束時, 通常都會剩下超多的三明治, 水果, 甜點
對工作前常常緊張或趕時間沒吃的口譯員, 不啻是一大福音!
過去几年有關 "點心" 最美好, 最溫馨的回憶, 都是記者會後,
跟已經熟到不行的工作人員一邊聊天抬槓, 一邊享受成山成谷的點心
揪~ 甘~ 心 ~ ㄟ!
(這几年來增加的3kg.....難道是作了太多記者會? )
說了這麼多, 我們還是不能忘記
"任務中出現的山珍海味, 不論如何都不是準備給口譯員吃的"
口譯員定位為工作人員, 不是party的參與者, 一切都有分寸在
有些單位連中午給口譯員一個70元的便當, 還要抱怨經費不夠
身為口譯員可要懂得察言觀色, 不機伶點不行呀
同場加映: 我也來一杯?
還有一點我體會出來的道理, 就是...
只要人還在任務現場, 都應避免自動自發飲用酒精性飲料
(甚至翻譯已結束,客戶留用餐也最好不喝)
畢竟在客戶面前表現出酒氣沖天/面紅耳赤的模樣, 會讓專業形象打折扣
這個月有次翻譯結束後, 主辦單位一位很豪氣的主管拿了杯給香檳我,
還說 "敬你" , 我才不好意思拒絕, 不過這種情形並非常態
一般而言,翻譯結束時,就是口譯員該識趣離開的時候
跟客戶保持一個friendly yet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 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我一點小心得,想到再補...)
有些會議提供的點心, 會讓你心中有種 "不吃可惜" 的想法
只有我這麼幼稚嗎?
延伸閱讀: